從荒蕪山丘到城市花園

2022年07月15日 09:06:03    來源: 天山網(wǎng)-新疆日報原創(chuàng)

  【走進縣城看發(fā)展·庫爾勒市】

航拍庫爾勒市一角(7月10日無人機拍攝)。 文興華攝

2001年11月7日,庫爾勒市東北部荒山綠化現(xiàn)場。 李漢朝攝

  天山網(wǎng)-新疆日報記者 任江 杜建輝

  庫爾勒市位于塔里木盆地東北邊緣,北倚天山支脈霍拉山和庫魯克山,南臨我國最大的沙漠——塔克拉瑪干沙漠。和所有的南疆城市一樣,庫爾勒降水量少,蒸發(fā)量大,空氣干燥,春季尤其多風,曾經(jīng)常常風裹挾著沙直撲城市。

  從庫爾勒市區(qū)向東北望去,有座山丘拔地而起。如今站在山巔俯瞰城市,腳下郁郁蔥蔥,遠處高樓林立、綠意蔥蘢,孔雀河蜿蜒穿過城市,一座生機盎然的水城躍然眼前。“20多年前,這里可不是這樣,只有一座荒山。”7月3日,庫爾勒市園林綠化事務中心龍山公園管理辦公室主任龐仁金說。

  庫魯克山是庫爾勒市東北部的一道天然屏障。然而,這道屏障過去多是光禿禿的山丘,草木絕跡,不僅不能為腳下的城市提供多少遮蔽,反而成了沙塵的策源地。

  1997年,庫爾勒人喊出了“讓庫爾勒綠起來”的口號,啟動了荒山綠化工程,這座荒蕪沉寂的山丘熱鬧起來?!澳菚r候,我們修管道揚水上山灌溉。沒有路,車上不了山,我們就人背肩扛。為了趕工期,我們帶著馕和水上山,中午不回家,簡單吃點就接著干?!饼嬋式鸹貞洝?/p>

  山丘土層薄,僅有二三十厘米,種樹需要用風鎬鉆甚至爆破,在堅硬的巖石上“挖出”樹坑后,再從幾十公里外運來土填在坑里。為了給剛栽下的樹苗澆水,人們甚至提桶端盆運水澆灌。每一株樹苗新發(fā)出的綠芽,都讓人欣喜不已。

  荒山綠化不是拼命硬干,而是科學實踐。從最初試驗種植獲得成功,到選擇抗逆性強、耐鹽堿、耐干旱、耐貧瘠土壤的檉柳(紅柳)、榆樹、胡楊、沙棗等12種樹種,再到引入頗為先進的節(jié)水灌溉技術(shù),一舉解決了植物灌溉難題。當時,在荒山綠化中采用滴灌技術(shù)的還是鳳毛麟角。

  大多數(shù)庫爾勒人都為荒山綠化灑下過汗水。那些年,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庫爾勒市領(lǐng)導帶頭,政府部門、企事業(yè)單位和市民共同參與,共綠化荒山近10萬畝,栽種樹木近1800萬株,累計投入資金近4億元。昔日的荒山終于披上了綠裝。

  “這里一年一個樣,越來越漂亮。夏天晚上,我喜歡來登山、乘涼?!睅鞝柪帐袡C關(guān)事務管理局車輛中心司機艾尼玩·艾拜說。他是為荒山植綠揮灑汗水的千千萬萬人中的一個?,F(xiàn)在,從山頂制高點向四周望去,高高低低的綠樹已經(jīng)和周圍荒山的綠化工程連成一片,還建成了龍山公園。

  走進公園,山上不僅遍布胡楊、紅柳等耐鹽堿樹種,一些區(qū)域還更換土壤種上了法桐、國槐、側(cè)柏等景觀樹種,還有的地方種了香梨、石榴、無花果、桃、杏、棗等果樹,蒼山景蔥蘢,十里果飄香。

  翠綠小山成了庫爾勒市名副其實的生態(tài)屏障。據(jù)氣象專家測定,荒山綠化項目有效減少了庫爾勒市的熱輻射,使夏季降溫2攝氏度至3攝氏度,相對濕度提高7%—10%,風速降低20%—30%,揚沙天氣每年減少了4—6天,沙塵的入城率明顯降低。

  荒山植綠中形成的“敢為人先、迎難而上、艱苦奮斗、百折不撓”精神,成為庫爾勒的人文標志和精神象征。2016年從山東來庫爾勒定居的米存余,時常來這座公園走走看看,特別是當老家來人時,他每次都要帶他們來游玩?!拔覜]有經(jīng)歷過這里的植樹造林,但是我為那些人、為庫爾勒這座城市驕傲?!彼f。

  如今的龍山公園,以秀麗的景色吸引著大批市民和游客,每天接待量近萬人次,節(jié)假日高峰時有兩三萬人次。該公園還引入了過山車、摩天輪等游樂設(shè)施,建起了兒童樂園,孩子們你追我趕,處處童趣蕩漾、笑聲飛揚。

  數(shù)字的奧秘:1

  敢為人先,敢爭第一。數(shù)字“1”就是這一說法最好的體現(xiàn)。在庫爾勒市高質(zhì)量發(fā)展過程中,有許多與“1”相關(guān)的例證。

  一座全國文明城市

  從全國模范退役軍人、自治區(qū)道德模范王成幫,到跨越4700公里“自費代駕”的庫爾勒貨車司機曼蘇爾·帕塔爾和買買提·努爾東,一個個優(yōu)秀的庫爾勒人用實際行動,給“全國文明城市”添光增彩。目前,庫爾勒市已連續(xù)5次榮膺“全國文明城市”稱號。

  一個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

  近年來,庫爾勒城市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,區(qū)位優(yōu)勢不斷鞏固,投資環(huán)境日益優(yōu)化,經(jīng)濟發(fā)展勢頭強勁,入選“2021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”?!叭珖C合實力百強縣市”和“全國文明城市”相輔相成,庫爾勒取得了物質(zhì)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雙贏。

  一個梨富了一座城

  1996年,庫爾勒香梨協(xié)會成功注冊“庫爾勒香梨”地理標志商標,成為全疆第一個地理標志商標。香梨也是梨農(nóng)增收致富的主要產(chǎn)業(yè)?!皫鞝柪障憷妗比脒x“2021中國果品區(qū)域公用品牌(價值榜)”,品牌評估值達到127.52億元,在梨類中連續(xù)第四年排名第一。

  一條河美了一座城

  “城在水中立,船在城中行,人在畫中游”??兹负酉褚粭l飄帶穿城而過。河兩岸,高樓大廈鱗次櫛比。夜晚,孔雀河絢麗多彩的燈光閃爍,人們乘坐游船穿梭在城中,宛如進入了江南水鄉(xiāng)??兹负幼虧欀睾觾砂兜耐恋?,養(yǎng)育著兩岸的萬千兒女。

 ?。ㄌ焐骄W(wǎng)-新疆日報記者 杜建輝 任江整理)

  (刊用本網(wǎng)站稿件,務經(jīng)書面授權(quán)。未經(jīng)授權(quán)禁止轉(zhuǎn)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)

[責任編輯: 姜嵐 ]
營業(yè)執(zhí)照注冊號:91650102766838851Y
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65120170002
增值電信業(yè)務許可證:新B2-20050008 新公網(wǎng)安備 65010202000013號
信息網(wǎng)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:3108311 新ICP備11000096號
舉報熱線:0991-3532125 397469069@qq.com 涉未成年人舉報電話:0991-3532125
Copyright :copyright: www.yaqilong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