塔吉克族“鷹舞”

2022年10月04日 12:59:20    來源: 帕米爾旅游景區(qū)微信公眾號

  塔吉克族是我國古老的民族之一,主要聚居在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,其余則分布在該縣以東的莎車、葉城、澤普等縣。塔吉克族被視為“鷹之族”,他們視鷹為強者、英雄,在民間廣布有關鷹的民歌和傳說,甚至連舞蹈的起源都與鷹的習性、動態(tài)聯(lián)系在一起,于是形成了“鷹舞”。

圖片

  鷹舞的場地不受限制。無論田埂地頭、庭院室內(nèi),只要人們興致所至都可起舞。其舞步與鷹笛的曲調(diào)是一致的,主要是八分之五拍、八分之六拍、八分之七拍。主要形式有“恰甫蘇孜”、“買力斯”、“拉潑依”等?!扒「μK孜”在塔吉克語中意為:“快速、熟練”,它既指節(jié)奏,又是即興表演并帶有競技性的舞蹈形式,代表了塔吉克族舞蹈特有的風格。其表演以雙人對舞為主,形式活潑,舞者可自由進退,兩三組同舞,亦可男女同舞。表演時多由一名男子邀請另一男子同舞,兩人徐展雙臂,沿場地邊緣緩緩前進,如雙鷹盤旋翱翔;隨后節(jié)奏轉(zhuǎn)快,兩人互相追逐嬉戲,忽而肩背近貼側(cè)目相視,快步行走,又驀地分開躍起,如鷹起隼落,由低到高擰身旋轉(zhuǎn),扶搖直上,最后舞蹈在競技旋轉(zhuǎn)中結束。

圖片

  鷹舞是中國民間舞蹈中極具特色的傳統(tǒng)舞蹈形式,藝術價值很高。隨著現(xiàn)代化進程的加速,這種珍貴的民間藝術日漸失去生存的土壤,面臨困境,亟待保護與搶救,國家也非常重視對鷹舞的保護,2006年5月20日,塔吉克族鷹舞經(jīng)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。

圖片

圖片

  鷹舞是塔吉克族的自娛性舞蹈,場地不受限制。田埂地頭、庭院室內(nèi),只要人們興致所至都可起舞。鷹舞主要是男子的舞蹈,也可男女合舞,在節(jié)日和喜慶時則不分男女老幼一同起舞。

圖片

  跳舞時,眾人圍坐或半圍坐,男女相邀,成雙成對,有時若干對舞伴同時表演。
  男子的舞姿俊健、純樸、粗獷。主要動作有伸展雙臂(前臂較高,后臂較低),前后擺動,舞步靈活多樣。高潮時,激烈抖動雙臂并攤開雙掌,向左右旋轉(zhuǎn)和側(cè)身躍起,作雄鷹展翅、搏擊風云之勢。

圖片

  舞步和舞姿與男子同,但步距比男子小且輕盈,舞者雙手在頭部向里或向外旋抹,動作舒展而柔和。手鼓是鷹舞的主要伴奏樂器,通常為7/8節(jié)拍,間有口哨、擊掌和呼喊“拉潑依”烘托氣氛。

圖片

  舞的伴奏樂器是鷹笛,它是塔吉克族最典型的樂器,吹奏技法繁難,但音調(diào)別致、美妙。鷹笛是用鷹的翅骨做成的,有三孔,也稱“三孔骨笛”,塔吉克語則叫“斯特洪諾依”。“斯特洪”為骨的意思,“諾依”是笛子。笛長約25厘米——26厘米,外形稍有彎曲,口吹的一頭直徑稍大,約有1.5厘米左右。有孔的一頭直徑較小,約有1厘米左右。

圖片


[責任編輯: 馬新玲 ]
營業(yè)執(zhí)照注冊號:91650102766838851Y
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65120170002
增值電信業(yè)務許可證:新B2-20050008 新公網(wǎng)安備 65010202000013號
信息網(wǎng)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:3108311 新ICP備11000096號
舉報熱線:0991-3532125 397469069@qq.com 涉未成年人舉報電話:0991-3532125
Copyright :copyright: www.yaqilong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網(wǎng) 版權所有